合同能源管理促节能减排产业发展
能服务业总产值2015年有望突破3000亿元,多方面发展瓶颈尚待突破
近日,清华同方与辽宁省煤炭局所属灯塔市红阳热电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由同方节能公司投资建设余热回收城市供热系统,配置吸收式热泵机组总计113兆瓦,回收热电厂循环冷却水余热,实现总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项目可实现年节约标煤2.4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3 万吨。
而这仅仅是诸多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一角,业内专家指出,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模式,合同能源管理在进入我国10多年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迅猛
一个化工企业,由于设备和工艺流程老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仅电费每年就要开支3000万元,同时,余热废气排放让企业长期背负减排压力。化工厂想进行设备和工艺改造,但苦于没有数千万元资金投入,有心无力。此时,有节能服务公司主动上门,与该化工企业签订了8年期合同。节能公司免费提供节能改造技术资金和设备,化工企业由此顺利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当年节约电费1000万元,并获得销售余热废气的部分收益。按照协议,节能公司每年获得节省电费和余热废气销售收入的八成收益。
“这就是典型的合同能源管理。”国内最大的节能系统集成服务商、浙江盾安人工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葛亚飞说,该模式利用市场化机制,使用能企业在“零投入”情况下提升能效、减少排放、节约成本;节能公司挖掘了潜在市场机会,合理分享节能收益;政府部门减轻环保民生事业财政支出压力;百姓则享受到节能减排带来的碧水蓝天,“由于能够让多方共赢,合同能源管理已逐渐成为国内节能减排市场的重要运营模式”。
从定义上来看,合同能源管理是指由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的节能服务模式。
1996年,合同能源管理这一概念被引入我国。到2010年,我国合同能源管理的投资已经达到40亿美元。而合同能源管理的发源地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其投资也就40亿美元~50亿美元的规模。如今,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产业还在持续增长。
为支持合同能源管理发展,国务院2010年4月印发《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要求对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考虑实施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等。
国务院今年6月底正式印发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更是把节能环保服务业培育工程列入八大重点工程。提出要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到2015年,力争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到2000多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的节能服务公司约20家,节能服务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累计实现节能能力6000万吨标准煤。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也提出,“到2015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节能服务业销售额年均增速保持30%。”得益于政策的推动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自身的良好市场表现,合同能源管理已成为我国节能减排工作的一大利器。
发展瓶颈尚待突破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虽然看上去很美,但也面临投入大、回收慢、融资难、信用差、节能量测算难等难题,这已成为制约合同能源管理发展的障碍。
资金投入大、回收期长,是考验合同能源管理的头号难题。对节能公司而言,强大的持续融资能力是其做大做强的前提。中国节能协会的相关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小型节能服务公司现阶段最大的困难就是融资难。
世界银行高级能源专家王晓东对此深有感受,“中国的银行对风险控制很严,他们最看重企业的信用和抵押,而大多数节能服务公司无法过关”。她对此提出了建议,“做节能服务项目,可用节能量作抵押,根据项目的投资和盈利来做融资,而不是根据公司的资产来融资。从资产融资转到项目融资,这是最大的一个观念转变,国外很多都是项目融资。世行跟浦发银行(600000)在上海正在准备一个项目,就是一个用节能量作为抵押的业务。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突破。”
据《经济日报》报道,诚信缺失让一些企业对合同能源管理心有余悸。节能服务公司在回收期遭遇违约,从而导致前期投资“打水漂”的案例近年时有发生。国内最早尝试合同能源管理的企业之一,山东点石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正是由于连续遭遇对方违约,导致企业元气大伤,上市计划也不再提起。
另据《东方早报》报道,合同能源管理的收益靠的就是节能量,节能量的测算和确认不是件容易的事。比如说企业换一个锅炉,换锅炉之前能耗是多少,换过之后是多少?还有个运行的问题,如果没有按照规定运行可能还达不到预想的效率。建筑节能就更别提了,使用者的行为和操作都会影响到节能量,实际节能量可能远没有设计的那么多。
另外,部分工业领域实行垂直管理模式,也成为合同能源管理的障碍。一位节能行业专家打了个比方,“以电力行业余热余压利用为例,地方政府和地方企业大多比较积极,但合同额超过两亿元时,地方电厂就没有自主权,需申报到集团总部,但总部对这些事情一般不感兴趣,容易导致合同久拖不决。”此外,一些用能企业也组建了内部节能公司,加大了专业节能公司获取订单的难度。
节能企业需提升自身实力
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前来“淘金”。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注册的节能服务公司已达4000余家,节能服务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节能服务企业自身能力主要包括技术能力、融资能力、设计能力、施工能力、管理能力等。“仅就技术能力而言,国际知名的节能公司无一不以技术创新占据产业链的高端,这类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或者知识产权,多为轻资产、快增长的高科技企业。企业成立之初,规模较小,但凭借其技术优势能够迅速做大做强,占据产业链高端。”中国工业节能与清洁生产协会会长王小康说。
对于如何提升节能服务企业自身实力,北京思能达节能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满章表示:“作为节能服务企业,首先企业自身必须具备核心的技术优势,其次节能服务行业作为一个服务行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服务平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另外,核心的技术优势,是指该项节能技术必须由节能服务企业独立研发。同时,节能服务企业要想成功,眼光不能仅仅盯着某一项节能产品或者节能技术,更重要的,是从用能单位企业工业链上每一个生产工作环节上入手,通过形成整套的节能技术系统去实现节能。
“以前国内很多节能公司做的都是低级活,哪个地方耗能节哪里,但问题是单个产品可能在工业链的某环节实现了节能,但在后续的生产环节中又耗了更多的能。所以更需要从整个工业产业链的角度入手去完成节能。”谭满章指出,节能公司不仅仅需要从企业内部各环节出发,更需要从企业和企业之间,从产业视角出发更好地实现节能。
不仅如此,业内人士指出,现在很多节能服务公司的交易仅仅停留在卖出产品的阶段,而对于节能服务企业来讲,除了节能产品之外,还需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如果节能产品不能和用能企业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用,那么即便产品设计得再好,那也是一堆废铁而已。”谭满章强调,节能服务企业首先在销售节能服务之前,就需要聘请业内专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根据企业自身情况设置节能方案,调整节能产品性能。“有些时候,甚至需要我们对用能单位进行产品操作管理的培训,这样用能单位也会很高兴,因为他们买的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产品,而是完整的一整套专家服务。”
“正因如此,民营资本进入节能服务行业,在调整好心态的同时更要有长远的眼光。节能服务行业并非高暴利行业,也许项目刚开始启动之时会有很高的利润,但如果想真正做好,后期仍需要源源不断地为该项目提供优质的节能服务,这些都会吃掉部分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这对节能企业自身发展是有利的。”谭满章指出,节能服务企业需要有对节能项目持续长久投入的打算,而不能仅仅是一时兴起。
“竞争确实存在,但并不足以对我们这样的企业形成威胁。”葛亚飞说,“节能行业专业性很强,只有具备技术、资金实力和系统集成能力,并拥有项目运营、管理经验以及品牌优势,在节能服务行业才会有核心竞争力。”
来源:同花顺